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4篇
  免费   136篇
  国内免费   49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19篇
  2016年   27篇
  2015年   16篇
  2014年   30篇
  2013年   31篇
  2012年   43篇
  2011年   39篇
  2010年   18篇
  2009年   34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26篇
  2006年   25篇
  2005年   22篇
  2004年   31篇
  2003年   18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0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51.
Today, many products are designed and manufactured to function for a long period of time before they fail. Determining product reliability is a great challenge to manufacturers of highly reliable products with only a relatively short period of time available for internal life testing. In particular, it may be difficult to determine optimal burn‐in parameters and characterize the residual life distribution. A promising alternative is to use data on a quality characteristic (QC) whose degradation over time can be related to product failure. Typically, product failure corresponds to the first passage time of the degradation path beyond a critical value. If degradation paths can be modeled properly, one can predict failure time and determine the life distribution without actually observing failures. In this paper, we first use a Wiener process to describe the continuous degradation path of the quality characteristic of the product. A Wiener process allows nonconstant variance and nonzero correlation among data collected at different time points. We propose a decision rule for classifying a unit as normal or weak, and give an economic model for determining the optimal termination time and other parameters of a burn‐in test. Next, we propose a method for assessing the product's lifetime distribution of the passed units. The proposed methodologies are all based only on the product's initial observed degradation data. Finally, an example of an electronic product, namely contact image scanner (CIS), is used to illustrate the proposed procedure. © 2002 Wiley Periodicals, Inc. Naval Research Logistics, 2003  相似文献   
52.
通过对惯性制导系统两个基本方程的研究,求出了各状态矢量在各坐标系下的微分方程,然后以ψ角法所确立的平台为基准,分别推导得出惯性制导系统各主要状态的微分方程,从而建立了捷联惯性制导系统的误差模型.最后根据静基座捷联惯导系统初始对准的特点对其进行简化,得到了静基座捷联惯导系统快速自对准的误差模型.  相似文献   
53.
在分析了压水型反应堆功率控制系统的前提下,针对其特殊的控制要求,运用基于输出反馈的次最优控制的设计方法和Matlab中的NCD模块,最终实现了系统的优化设计,并对系统进行了某一功率水平下的仿真试验和其它工况下的鲁棒性试验.结果表明,改进后的系统性能有了较大改善.  相似文献   
54.
实现大空域变轨的三维虚拟目标比例导引律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为了实现反舰导弹的大空域变轨,提出了一种三维虚拟目标比例导引律。该导引律利用简单的控制指令就能控制导弹完成复杂的大空域变轨。采用变轨弹道可以提高导弹的机动性,有效地对抗敌方反导武器系统的拦截,提高突防能力。同时,采用变轨弹道可以增大导弹的射程,实现防区外发射,从而有效地提高发射平台的生存能力。最后,通过仿真实例证明所提出的导引律是很有效的。  相似文献   
55.
基于遗传算法的观察所优化配置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文章研究了三维地形中的观察所优化配置问题,结合观察所实际情况,给出了利用遗传算法进行观察所优化的计算方法,并编制了计算机应用程序.计算机模拟实验表明,文中采用的算法能综合考虑多种因素,所得结果合理、准确,并且具有较高的效率.  相似文献   
56.
An area defense consists of several groups that act independently, i.e., do not communicate with each other. Each group has a fixed number of defenders and a controller that allocates these defenders optimally against the individual attackers comprising an attack. We analyze the effectiveness of this partially coordinated defense against a simultaneous attack of known size in which all attackers are considered to be equally lethal. © 2004 Wiley Periodicals, Inc. Naval Research Logistics, 2005.  相似文献   
57.
国外GPS/INS复合制导技术的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分别介绍国外惯性导航系统(INS)和全球定位系统(GPS)的基础上,着重叙述了在导弹和其他武器装备中广泛使用的GPS / INS复合制导技术的发展概况.  相似文献   
58.
舰船航向保持的变结构控制及仿真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运用变结构控制理论和计算机仿真技术研究舰船航向保持过程的变结构控制问题,针对舰船定向航行要求航向准、舵角小的控制特点,采用二次型最优控制方法设计滑动模态超平面,设计了满足滑模超平面到达条件的指数趋近律,导出了对应的控制律。同时,为进行比较研究,设计了PID控制器并整定了相关参数。理论分析与仿真研究表明:对于舰船定向航行,变结构控制方案正确可行,控制效果优于PID控制方案。  相似文献   
59.
“严密防范网络泄密‘十条禁令”’的出台,切断了军内涉密信息与互联网络之间的流通途径,及时遏制了我军网络失泄密案件频发的态势。然而,“十条禁令”是只堵不疏的措施,给广大官兵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了诸多不便。针对“十条禁令”前提下的信息安全保密疏导策略,提出了一系列方法和措施,为广大官兵安全地共享互联网资源寻求途径,这些措施对消除部队信息安全保密隐患,从根本上保障我军信息安全保密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0.
针对防区外多导弹协同突防要求导弹能够成功突破敌防御系统并击中目标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虚拟目标的复合制导规律。首先,在敌雷达探测范围的边缘设置虚拟目标,将导弹制导过程分为制导段Ⅰ和制导段Ⅱ。然后,研究了一种基于攻击时间和攻击角度控制的制导规律,使导弹在制导段Ⅰ按指定时间和角度追踪到虚拟目标,导弹转入制导段Ⅱ后在以攻击时间最短为指标函数的最优制导规律导引下攻击真实目标。仿真结果表明该复合制导规律大大提高了多导弹的整体突防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